北納生物-微生物菌種|科研細胞專業化信息平臺
08 2021
通過激光共聚焦顯微鏡觀察,發現經香芹酚處理的陰溝腸桿菌細胞紅色熒光更強,表明其細胞膜的完整性被破壞。因此,香芹酚對陰溝腸桿菌的作用方式主要是通過作用于細菌的細胞膜,破壞細胞膜結構,使細胞膜通透性增加,改變細胞膜內外電勢,使ATP等內容物從細胞內滲出,最終表現出殺菌作用。本實驗研究不同含量的香芹酚對陰溝腸桿菌的殺菌作用和抑菌機理,為香芹酚應用于陰溝腸桿菌的控制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
08 2021
本實驗旨在研究香芹酚對陰溝腸桿菌細胞的殺菌效果和作用機制,通過檢測香芹酚處理后陰溝腸桿菌細胞胞外ATP化學發光值,利用激光共聚焦顯微鏡觀察香芹酚處理對細菌細胞膜通透性的影響,并采用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香芹酚對細菌細胞形態的影響。
08 2021
本研究以富馬酸鈉為研究對象,利用報告菌株CV026來驗證亞抑菌濃度下富馬酸鈉的QS抑制活性,探究了富馬酸鈉對熒光假單胞菌QS現象及其腐敗活性的抑制作用。結果表明,富馬酸鈉在不影響細菌生長能力條件下明顯抑制了CV026菌株紫色菌素的產生,當質量濃度為2.0 mg/mL時,與對照組相比其抑制率達50.95%;且在該質量濃度下,熒光假單胞菌生物被膜形成率降低至31.82%。
08 2021
本實驗以富馬酸鈉為研究對象,探究富馬酸鈉對熒光假單胞菌QS現象的抑制效果,以期拓寬富馬酸鈉的應用范圍,為新型水產品防腐保鮮劑的研發提供新思路,豐富水產品保鮮理論。
08 2021
本研究從Bacillus pumilus HN-10抗菌肽P-1對粉紅單端孢的壁膜通透性、蛋白合成及對核酸合成的影響3 個方面著手,研究了其抑菌機理。結果表明,抗菌肽P-1增加了粉紅單端孢的細胞膜通透性,可引起細胞壁膜的損傷及胞內電解質和大分子物質的釋放;抗菌肽P-1抑制了粉紅單端孢的蛋白合成,尤其對分子質量在43.0~97.4 kDa之間的蛋白抑制作用明顯。
08 2021
本實驗以粉紅單端孢為靶標菌,研究抗菌肽P-1對其細胞膜通透性、蛋白合成和核酸合成3 個方面的影響,以期闡明抗菌肽P-1對粉紅單端孢的抑菌機理,為抗菌肽P-1的應用提供科學指導和理論依據。
08 2021
本實驗研究了丁香酚復合保鮮劑對水產品優勢腐敗菌——腐敗希瓦氏菌的抗菌性能,并闡明了其抗菌機理,可為提高丁香酚復合保鮮劑的性能并減少其使用量、降低生產成本提供參考。本研究結果可廣泛應用于水產品保鮮方面,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08 2021
本研究以水產品優勢腐敗菌——腐敗希瓦氏菌為抗菌對象,選用丁香酚、丁香酚/麝香草酚、丁香酚/乳酸和丁香酚/溶菌酶(食品級和生物級)為保鮮劑,研究其抗菌性能及作用機制。
08 2021
本實驗采用組織分離法,在橄欖不同生長階段的果實和葉片中,分離出橄欖潛伏病原真菌種類、并統計其分離頻率,進一步對橄欖潛伏病原真菌的致病性測定、形態學鑒定和分子生物學鑒定,明確了橄欖果實采后貯藏期腐爛敗壞、主要是由于病原真菌的采前潛伏侵染所導致,且明確了主要病原菌種類為小新殼梭孢(N.parvum)和小孢擬盤多毛孢(P.microspora)。
08 2021
本實驗以福建省主栽品種‘長營’橄欖(Canarium album (Lour.) Raeusch cv.Changying)果實為研究材料,在橄欖不同生長階段對其花器、果實上的真菌進行分離和鑒定,旨在明確引起采后橄欖果實貯藏期病害的主要病原真菌種類,并討論橄欖潛伏性真菌病害的發生規律,為控制橄欖果實采后病害發生、延長其果實貯藏保鮮期和提高橄欖果實的經濟價值提供科學依據。
通話對您免費,請放心接聽
溫馨提示:
1.手機直接輸入,座機前請加區號 如13164239859,010-58103778
2.我們將根據您提供的電話號碼,立即回電,請注意接聽
3.因為您是被叫方,通話對您免費,請放心接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