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納生物-河南省工業微生物菌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多巴胺是哺乳動物大腦中主要的兒茶酚胺類神經遞質,它控制著運動、認知、情感、 攝食、內分泌調節等多種功能。除此之外,DA在外周也有廣泛分布,其中腸道DA的主要來源為黏膜上皮細胞和腸神經系統。DA是參與大量神經性疾病與腸道炎性疾病以及維持正常生理過程的重要神經遞質,被廣泛關注。
1 多巴胺系統概述
1. 1 多巴胺結構
DA是兒茶酚胺類神經遞質,為單一苯環基團結構。合成DA的前體物為酪氨酸,經過兩部反應轉化為DA。首先由酪氨酸羥化酶催化酪氨酸合成左旋3,4-二羥基苯丙氨酸(L-DOPA),再由芳香族氨基酸脫羧酶進一步催化DOPA產生DA。DA合成后貯存于囊泡內,以胞裂外排方式釋入突觸間隙,與突觸后DA受體結合,發揮其生理功能。
1. 2 多巴胺能系統
大多數含有DA的細胞一般來自單個胚胎細胞群,該細胞群起源于中腦-間腦連接處并投射到各種前腦靶標。這些長軸突DA細胞在認知和運動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顯示,細胞群可劃分為幾個標稱系統(1)黑質紋狀體系,起源于黑質的透明帶(SNC),它是最能表現運動功能的體系。(2)背側紋狀體系,主要投射到大鼠的尾狀殼核。(3)更為內側的是中腦邊緣和中皮質多巴胺系統,其對于激勵功能有重要作用,由腹側被蓋區域(VTA)相關的DA細胞產生。由于中皮質和中腦邊緣多巴胺神經元之間有大量重疊,這兩種系統通常統稱為中腦皮質邊緣多巴胺系統。
人體內DA有3種來源:免疫細胞合成和釋放多巴胺,周圍神經系統和。DA作為中樞神經系統重要的兒茶酚胺類神經遞質,通過其特異的受體發揮多種生理功能。多巴胺受體(DAR)分為D1~D5五種,屬于七個跨膜區域組成的G蛋白偶聯的受體家族。根據它們的生物化學和藥理學性質,可分為D1類和D2類受體。D1類受體包括D1和D5受體。D2類受體包括D2,D3和D4受體,每個DAR對多巴胺顯示出不同的親和力。
2 帕金森病與多巴胺
2.1 帕金森癥與腦內多巴胺
PD是一種典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其退行性過程表現為CNS和ENS的特定神經細胞內包涵體的逐漸增多與發展,內含物主要由錯誤折疊的蛋白質和α-突觸核蛋白的聚集體組成。臨床特征表現有嚴重的運動障礙,包括無法控制的震顫,姿勢失衡,運動緩慢和僵硬。這種疾病的主要病理標志是黑質致密部中產生DA神經元明顯減少,從而導致紋狀體中DA的急劇減少,顯著特征是中腦中DA神經元的優先喪失[21]。
DA占所有腦內兒茶酚胺類神經遞質含量的80%。合成DA的腦區及其纖維投射組成四條通路:(1)黑質紋狀體束;(2)中腦邊緣系統束;(3)中腦皮質束;(4)結節漏斗束。
一般應用原位雜交法來研究DA受體mRNAs在腦內的分布。D1和D2受體基因在腦內表達廣泛。D1R主要表達于尾殼核(CPU)、伏隔核(ACB)、視束(OT)、腦皮層(CX)和杏仁核[18]。D2R主要在腦的CPU、OT和ACB中表達,在黑質和腹側被蓋部也有表達。大鼠腦D3R的MRNA分布僅限于島、伏隔核、下丘腦和丘腦,以及小腦中的某些區域[22]。D4R的MRNA高度表達在前額葉皮層、杏仁核、嗅球、海馬、丘腦和中腦。D5R僅在海馬、外側乳頭體核和下丘腦束旁核表達[21]。
下載文檔到電腦,使用更方便
300 積分
通話對您免費,請放心接聽
溫馨提示:
1.手機直接輸入,座機前請加區號 如13164239859,010-58103778
2.我們將根據您提供的電話號碼,立即回電,請注意接聽
3.因為您是被叫方,通話對您免費,請放心接聽